星期二, 五月 08, 2007

品位与职位

今天听了阎步克教授的中国的等级制度的一个讲座。他将中国的一切等级地位分为“品位”和“职位”:品位,以人分,因人设官,是一种身份管理;职位,以事分,为职择人,是一种岗位管理。从此入手,来梳理中国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,可以分成五个阶段:
1、周朝:以品位分等为主。
2、汉代,职位分等为主,职位之外,几乎无品位分等。
3、魏晋南北朝,以品位分等为主
4、唐宋,品位分等为主
5、明清,职位分等又占优势,品位分等居次

从这个角度,来分析现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,受传统影响还是很大的,基本是清末和民国的延续:职位分等与品位分等两者都有。

阎教授以南京贡院的规模为例(可以同时容纳上万人同时考试),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,在现当代也是没有的,这说明了中国的官阶制度的发达和精细,也有一定的效率和优势,进而提出了和黄仁宇先生认为的“中国古代没有有效的数字化管理”的观点不同的观点,即:“中国古代的官阶等级制度充满了数字化管理”。

这个等级制度的角度,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角度--比如用品级分等来理解《文中子》中道教的等级划分,就很容易理解了--道教中的品级划分,其实就是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反映,神权和王权的结合,中国历史也盖莫能外。我们获得了对道家经典进行分析的很好的工具。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这样一个多角度的、比较全面的梳理。

从阎步克教授和黄仁宇先生的治史理路来看,他们都从历史史料的专攻和精研中,最后生发、梳理出历史理论。没有理论的历史,只是史料的堆积。从理论出发,来解释历史,象黑格尔的《历史哲学》,是另外的理路和方法。

从阎步克教授和黄仁宇先生的研究,个人感觉经济学、社会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和历史研究的结合,是研究中国历史一个比较新的角度。西方类似的研究理路,如韦伯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。

从史料留下的蛛丝马迹中,还原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各种因素,以此为基础,来重新理解和解释中国古代史,再没有一个对历史的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前,任何的所谓的进步都是比较可疑的和偶然的。

阎步克、黄仁宇重新激起了我读中国历史的兴趣,黑格尔、韦伯、福柯激起了我了解世界的兴趣。中国历史现在有了参照系(其它国家的历史、世界历史),可以有更多的视角和阐释,历史做为遗产,它也是我们未来的更多可能性,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了,这就是历史给于我们的自由!

书目推荐:阎步克《品位与职位——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》
黄仁宇《万历十五年》

没有评论: